国米vs莱切复盘:大胜之中藏有隐患,孔蒂国米值得期待

2019-2020赛季意甲联赛第一轮最后一场,国际米兰坐镇梅阿查迎战升班马莱切。凭借上下半场的各两脚远射,国际米兰4-0大胜对手,取得开门红,积分榜上也以净胜球的优势排名第一。
本场比赛是孔蒂执教国际米兰的第一场正式比赛,球队打出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风格。双前锋的压制使得中场球员在禁区外围获得了大量的远射机会,最终也正是靠这一招制胜。
【首发阵容】
国际米兰的首发并没有太多意外,坎德雷瓦继续压制拉扎罗出任首发右翼卫,而左侧阿萨莫阿归队以后就没有了达尔伯特的位置,右中场的位置上贝西诺在竞争中胜过了新援巴雷拉。只有在拖后中卫的位置上,德弗赖赛前热身时身体不适,拉诺基亚顶替出场。
首发阵容出现了四名意大利本土球员,而替补出场的三人全是意大利人,总共七名本土球员出场,这是多年未有的情况。国际米兰的本土化在孔蒂到来之后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莱切上赛季仅以一分之差屈居意乙第二,攻强守弱是小辣椒一贯的风格。主帅利维拉尼是前拉齐奥的中场核心,也是意大利国家队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脚,他率领莱切两年从意丙升上意甲,夏窗又补充了多名意甲级别的球员,本赛季力争保级。
【双前锋的作用】
孔蒂和斯帕莱蒂战术最大的不同是理念上的。
斯帕莱蒂打团战,是让刺客去把对方的肉引出来,然后再让战士插入到核心区域去近身输出,要是引不出来,或者是刺客被秒掉了,那就没办法,外围虽然有团控的法师,但也无可奈何,控住了也打不死。
而孔蒂打团战,不要团控法师,直接让肉顶在前面扛住人,外围射手、法师一顿疯狂输出。
本来斯帕莱蒂也想要个肉,但阵容里没有,只能想出一个用刺客引肉的偏招,而孔蒂的幸运之处就是他的阵容里有个肉盾。
双前锋对比单前锋,最大的优势就是禁区内的压制力。
之前的伊卡尔迪往禁区里一站,对方中后卫一贴,根本就没办法拿到球,对方防守阵型可以保持得非常完美,禁区外也有后腰保护。
而如今卢卡库和劳塔罗两个人站在禁区里,特别是卢卡库只用一个后卫贴的话他还能拿球,所以防守只能靠堆人数,后腰也得跟回禁区里,于是外围就出现了巨大的空间。
(GIF)国际米兰第一个进球
卢卡库、劳塔罗加上一个肉装战士贝西诺,三个人顶在禁区内,吸引了对方六名防守球员,外围只剩一人,覆盖不了太宽的面积,布罗佐维奇远射时无人防守。
(GIF)国际米兰第二个进球
阿萨莫阿左路拿球传中时,依然是三人把对方的七名防守球员都压回了禁区,森西外围远射的时候无人防守,远射被挡出,外围落点完全被国际米兰控制住,森西拿球突破,对方防守球员从禁区内再顶出来防守已经来不及,贝西诺被动刷了一个助攻。
两个进球如出一辙,都是同样的套路,是孔蒂战术的成功,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第一,莱切崇尚进攻,阵地战也有三人不回防,长期只有七名防守球员,防守的总人数不足。这在意甲是比较罕见的,别说是升班马来梅阿查做客,就算是强强对话时,阵地防守一般也有8-9人,甚至弱队铁桶阵的时候,10人全部回防也是正常现象。
第二,是肉装战士贝西诺的位置。贝西诺的特点是喜欢前插到禁区内,而斯帕莱蒂的战术也需要有中场前插到禁区内,所喜斯帕莱蒂很喜欢用贝西诺。但是孔蒂的战术里,并没有中场前插这一常规设置,但是歪打正着,由于本场对方总防守人数的不足,贝西诺的前插造成了禁区内三剑齐发,莱切中场只能跟着退回禁区内,制造了外围巨大的空间。
所以本场比赛这么多远射机会在之后的比赛中不一定还会有,但是贝西诺展现出的特点说不定会为孔蒂打开新的思路。
卢卡库虽然在禁区内威慑力大,但他本场实际踢的是二前锋。
(图)卢卡库触球地点
(图)劳塔罗触球点
从两名前锋触球地点可以看出,卢卡库回接次数更多,回撤也更深,在禁区内的触球次数较少;而劳塔罗更像是中锋踢法,虽然也有回撤拿球,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顶在禁区内。
从数据来看,劳塔罗触球33次,卢卡库37次,但在78分钟劳塔罗下场之前,两人的触球次数其实是一样多的,但是传球次数上,劳塔罗仅有13次,而卢卡库有26次,是劳塔罗的两倍,而传球成功率卢卡库是79%,而劳塔罗只有58%,其中卢卡库的传球有4脚是关键传球,排名全场第一。
当然数据的差距有位置原因,卢卡库更多的回撤接应,而劳塔罗更多的顶在前面肉搏,毕竟劳塔罗总共完成了8脚射门,卢卡库只有1脚。
不过这差距也太大了。也就是说,劳塔罗得球之后,要么射门,要么丢球,与队友完成连接很少;而卢卡库拿球之后,大部分时间能与队友完成连接。
这就是七千万与三千万的差距,非常明显。而这也是孔蒂为什么一直想要哲科的原因,在他设想中,哲科打中锋,卢卡库是打二前锋用的。
【被解放的中场】
以布罗佐维奇的能力,打拖后太浪费他的进攻天赋了。
但在斯帕莱蒂的战术中,繁重的接应组织出球,以及防守的重任已经让他疲于奔命,根本没有余力参与进攻。
在孔蒂的战术里,布罗佐维奇得到了解放。
(图)布罗佐维奇本场触球地点,覆盖全场
与上个赛季触球点全部集中在中圈靠后位置不同,本场布罗佐维奇的活动区域覆盖全场,跑动距离12.5公里冠绝全场,而两队其他球员加起来也只有两人跑动距离达到11公里,其他都在11公里以下。
作为B吹群的群主,我正式宣布,布罗佐维奇正式从一名拖后组织核心变成了一名全能中场核心。
看看他本场的数据,怎么吹都不为过。
(图)布罗佐维奇数据
触球130次,领先第二名51次;传球104次,领先第二名41次,传球成功率高达92%;过人6次成功5次,全队第一;抢断5次成功3次,全场第一;成功拦截3次,全场并列第一;成功封堵3次,全场第二。这完全是掌控全场的统治级表现。
是什么让布罗佐维奇完成了华丽蜕变?
答案就是体系。
新赛季组织核心前移,拖后后腰的战术地位下降了,所以束缚布罗佐维奇的枷锁也没有了。
我们来简单对比以下本场比赛和上赛季最后一轮对恩波利的比赛,都是主场对弱旅,布罗佐维奇往对方30米区域内的传球地点有什么不同。
(图)本场比赛布罗佐维奇往30米区域内传球起点
(图)上赛季对恩波利布罗佐维奇往30米区域内传球起点
从传球的起点就可以看出,上赛季对弱旅的比赛,布罗佐维奇位置比较固定,基本就是全队站死了,把对手围在30米区域内,然后在外围倒脚,打不进去。而本场比赛,布罗佐维奇的位置更活,覆盖区域更大。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锋的功能变化。
(图)对恩波利伊卡尔迪往30米区域传球起点
(图)本场卢卡库往30米区域传球起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名中锋活动区域的不同,而在本场的352阵型中,其实还有一个劳塔罗顶在上个赛季伊卡尔迪的位置,也就相当于是在前腰位置多出一个卢卡库。而以卢卡库的拿球能力,对方中卫不敢像放任伊卡尔迪一样放任卢卡库回接,所以必须跟出来,阵型就被拉得比较开。
上赛季伊卡尔迪拉出来接球,对方可以不跟,因为他拿球没威胁,即便跟出来也没关系,因为禁区内没人了。而现在卢卡库拉出来接球,对方不跟他就有能力转身带球直接正面冲击,要是跟出来,禁区里还杵着一个劳塔罗。
在中场两场比赛都有贝西诺,不同的是森西换掉了纳因戈兰。
(图)对恩波利纳因戈兰往30米区域传球起点
(图)本场森西往30米区域传球起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森西与纳因戈兰的明显不同,纳因戈兰同样位置比较死,集中在正面和布罗佐维奇挤在一起,而森西则经常活动到两侧边路。
简单来说就是上赛季基本都是全员按固定位置站好,围死了对手站着倒脚;而本赛季全员跑位都更加灵活,一跑起来,自然就会出现空间。而布罗佐维奇最擅长的正是跑,而且不是憨跑,他的跑位总是能及时的出现在队友最需要的接应位置,这才是布罗佐维奇的可贵之处。
【宽度的利用】
上面说到森西的拉边,这也正是他能够以替补身份入队之后迅速占据一个主力位置的原因,他的这一特点是队内其他中场都不具备的。
中场的拉边一是提供了进攻的宽度,二是增加了边路的进攻人数。
本场比赛国际米兰对球场宽度的利用非常好,还是来看前两个进球。
(GIF)第一个进球前的横向转移
(GIF)第二个进球前的横向转移
两个球都是从右路贝西诺和丹布罗西奥的位置发起,经过布罗佐维奇的快速过渡来到左路,对手的后卫线由于受到双前锋压制,收得比较深,而两次森西都是出现在了前腰的位置,吸引了对方的中场球员,中场被森西吸引到中路,边后卫又来不及压出去,所以左路阿萨莫阿带球推进时面前大片开阔地。
边后卫既然压不出来防守,就只能整体缩回禁区之内,于是外围完全被国际米兰控制,形成二次进攻制造进球。
从上面两次进球可以看出,莱切队的四名后卫其实相互之间的距离保持得不错,中场线与后卫线的距离也保持得很好,整体4-3站位的七人防线在一定区域内保持得比较完好,但是由于国际米兰充分利用场地宽度,快速横向转移,迫使对方防线整体横移,移动之中莱切防线的相互距离依然保持得不错,但是由于阵型太过紧密,边路和外围的空当就出来了。特别是第一个球,二次进攻时,莱切后卫全部缩在禁区内,坎德雷瓦拿球时,左路的阿萨莫阿和布罗佐维奇两人都完全无人防守。
除了布罗佐维奇的快速过渡转移,本场比赛坎德雷瓦至少有5次大范围的横向转移直接找阿萨莫阿,这在上赛季的比赛中是看不到的。
对方摆好铁桶,你围着来回倒脚,对方阵型在移动时依然能保持好距离,很难打进去。但既然收缩铁桶就注定无法覆盖太宽的面积,进攻方的快速横向转移就会制造出空间,这是面对密集防守的一大利器。
【防守的漏洞】
本场国际米兰射门多达24次,但莱切也有17次,上赛季国际米兰平均每场被射门只有11次。
其中在两球领先以后,国际米兰有所松懈,30-55分钟这段时间里,国际米兰仅2次射门,而莱切有9次,其中7次是禁区外的远射。而莱切全场的17次射门里,有13次来自于远射,比国际米兰的11次远射还要多。
后腰的防守,这就是本场比赛在防守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
(GIF)对手反击,三中场都不到位,丹布罗西奥追到后腰位置上干扰对手,幸好右路坎德雷瓦在右后卫位置上
(GIF)森西和贝西诺位置重复,布罗佐维奇从右后卫位置上仓促压出来,对手获得远射机会
(GIF)后场组织进攻,森西站在拖后中场的位置,而布罗佐维奇去了左中场
由于进攻重心的前移,布罗佐维奇不用再承担拖后出球的重任,加上森西也可以在这个位置帮助他出球,所以布罗佐维奇玩得太HIGH了,经常压上去不在后腰的位置上,贝西诺要前插,森西要拉边,这就造成了后腰位置没人,对手几次反击都是快速通过中场直接冲击后卫。而且这三名中场都不是位置感出色的球员,哪怕阵地防守时经常站不住位置。
本场比赛由于对手实力较弱,没有进球,但后腰的防守如此薄弱,不禁让人担心。
中场的人员该如何配置?
贝西诺68分钟下场时仅有21次传球,而同一时间布罗佐维奇已经80次,森西也已经49次。他的前插确实会在禁区内增加威胁,但弱点也同样明显,达不到这一位置球员所需要的传球能力。孔蒂会不会继续使用他还存在疑问。
按照孔蒂的常规战术,或许很快巴雷拉会顶替贝西诺的位置。
不过还有一种设想,在中场没有压哨引援的情况下,既然拖后后腰不再要求那么强的出球能力,那么巴雷拉甚至加利亚尔迪尼都可以打这个位置,而布罗佐维奇,则可以完全解放出来,去打B2B的右中场,和森西形成双核,这也符合孔蒂体系中组织核心前移的战术。
【总结】
(图)数据统计
(图)球员评分
本场比赛是一场大胜,虽然对手莱切的防守兵力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但也展现出了不少可喜之处:中锋卢卡库的巨大战术作用、中场布罗佐维奇的解放以及两侧边翼卫对场地宽度的利用,都是在战术方面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且球队整体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展现出了一支有所追求的全新球队应该拥有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但本场比赛也暴露了某些位置存在的缺陷:锋线上卢卡库的搭档,目前劳塔罗还做得不够好;中场森西和布罗佐维奇的搭档,是用贝西诺还是巴雷拉,抑或还要引进新援?左翼卫阿萨莫阿本场表现不错,但按这样冲他能支撑多久?
幸好这才是第一场比赛,赛程也不错,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会遇到强敌,孔蒂还有的是时间调整。不过就第一场比赛的表现来看,本赛季的国际米兰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