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举国之力的这届日本国奥,与08年的中国国奥有何不同

2013年9月,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日本东京将成为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为了迎接这次体育盛会,日本体育界开始了一系列准备。足球,这个世界第一运动也不例外,以97年龄段为班底组成的国奥队成为了日本足球工作的重点,获得奖牌,是日本足球的又一个“宏伟”目标。
作为近邻,在日本举办奥运会之前,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的奥运会,曾经的中国足球也对奥运会足球项目格外重视,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只是举国之力下的中国国奥仅仅收获了1个积分与1个进球。如今日本国奥似乎也似乎得到了举国之力的支持,为了奥运会,两个国家都牟足了劲儿,他们与我们当年有哪些相似,又有何种不同?
都是“总教练”,策略各不同
2018年7月,日本足协宣布森保一成为日本国家队主帅,同时他还将身兼日本国奥队主教练一职,可以说是日本男子足球队的“总教练”。
采用总教练制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加紧两支国字号球队的联系,将成年队的战术思路注入到年轻球队身上,让日本队的战术风格更好延续。如今森保一担任日本队总教练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两个岗位上,森保一更显得游刃有余,成年队战绩稳定,国奥队更是屡传佳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森保一率领日本国奥征战奥运会悬念不大。
同样,12年前的2006年,塞尔维亚教练杜伊科维奇成为了中国国奥队的教练,由于东道主自动参加奥运会足球正赛,中国国奥备受期望,这个认命可谓责任重大。刚上任的杜伊科维奇以85年龄段球员为班底,这一批球员是国字号球队在世界舞台上的决奏,05年荷兰世青赛曾给中国足球带来无尽的希望。
与中国足球的很多历史一样,杜伊科维奇率领的国奥队高开低走,亚运会与土伦杯比赛都踢得有声有色,于是2007年中国足协像挖到了宝一样的宣布:杜伊科维奇将成为中国队的总教练,主抓国奥的同时,还将负责国家队的比赛,当然杜伊科维奇并没有“贪权”,助手福拉多更多情况下负责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
只是后来,杜伊科维奇并没有率领国奥队在家门口取得佳绩,反而事故频出,什么“英国群殴事件”、“默哀门事件”、“迟到门事件”,甚至还传出了“宫外孕门事件”,这岂是中国足球所能忍受的?于是杜伊科维奇在奥运会开赛前三周突然被架空,殷铁生前来救火,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举国之力”战略不同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日本国奥淘汰东道主英国队再次闯入4强,让日本足球信心倍增。而将在东京举办的2020年奥运会上,日本足球提出了争夺奥运奖牌的目标,并可谓用“举国之力”来培养国奥队。
作为2020年奥运会的适龄球员,97年龄段早早就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除了国家队的比赛之外,这批球员基本参加了能参加的所有比赛,亚运会、U23亚洲杯,美洲杯以及各种热身赛,不仅是去面对同年龄段的对手,以小打大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比赛经验。
1个月之前,日本国奥在热身赛上3-2战胜了巴西国奥队,完成了他们在土伦杯输给对手的复仇。更可怕的是,这支战胜了巴西队的日本国奥,还不是他们的最强阵容,比如加盟了巴塞罗那的安部裕葵和加盟皇家马德里的久保健英均不在列,而这些99后、00后球员的加入,将让日本国奥提升一个档次。
看到这里,有人说国家一队和二队也不是中国足球独有的嘛,日本队不也是分成了一队和二队么。只是同样为一队和二队,别人家的二队似乎更有希望。
说完了日本的举国之力,再让我们看看中国国奥当年的做法。为了备战奥运会,中国足协也对国奥队进行了大力的栽培,比如送出去参加了一系列比赛,尤其是07年的土伦杯,国奥队还曾杀入决赛获得亚军,创造了历史。
而在国内比赛中,为了给奥运会让路,中国足协甚至想暂停中超联赛,最终由于反对声音太大而失败。最终这支国奥队只能长期集训和南征北战,当时队中的周海滨、蒿俊闵等球员已经是俱乐部的主力,他们的缺席让很多球队的实力大打折扣,08年的中超联赛,已经成为了奥运会的牺牲者,最终被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了观赏性。
那么日本国奥就有所不同了,因为这批国奥球员当中,很多球员都已经在海外效力,比如前文提到的安部裕葵和久保健英,还有众多效力于荷兰联赛的球员,诸如堂安律、中村敬斗、中山雄太、菅原由势,板仓滉,这些球员基本都在球队获得了比赛机会,而没有留洋的球员中,他们基本都能够在J联赛有一席之地。
而当年我们的陈涛、蒿俊闵、冯潇霆、周海滨、崔鹏这些球员,非但没有在2005年世青赛闪光之后前往高水平的海外效力,反而因国奥集训而花费了大部分精力。
由此可见,在两个国家都举国之力支持者国奥队的时候,他们在培养球员的观点上也有所不同,让更多潜力球员能够前往海外效力,这实际上也对球队的实力有所提升。
举国之力不等于集中发展
在足球比赛中,也许奥运会并不如世界杯那样重要,但劲儿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本没有错。但相比于日本国奥,暂且不说他们在东京奥运会的成绩如何,就发展思路也值得中国足球好好学习。
首先是在培养方式上,同样都是重点培养,但中国足球的重点培养有一些过于功利。为了国字号的成绩,动辄牺牲联赛,不管联赛的延续性,规则与制度说改就改,动不动就是军训与长期集训,目前看来,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给球队的成绩带来多少提高,反倒是让联赛支离破碎,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而日本足球的思路似乎更加符合足球的规律,长期集训也有,以小打大的失败也经历过,年轻球员的竞争很残酷,国奥适龄球员也同样挤压了不少非适龄球员的成长空间。但当这些球员展现出潜力之后,他们大多都会选择更早的去欧洲足坛闯荡。不仅让球员更早的接触欧洲足球,反而也释放了国内其他球员的成长空间,形成了一个较为良性的发展。
其次在教练的使用上,日本足球是先定下了国家队主教练而兼任国奥队主教练,中国当年则是国奥队主教练“升任”国家队主教练,而且国家队的代理主教练听命于国奥队主教练,这多多少少又有些奇怪。总教练其实没有什么不好,但杜伊科维奇似的临时换帅,在中国足球身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国奥在开赛前三周突然换帅,很难说是杜伊科维奇的本性暴露,还是中国足协的亡羊补牢。
所以举国之力并不等同于集中发展,尤其是对中国足球而言,动辄集中规定、训练、军训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中国足球的成绩或者年轻球员并没有得到什么提高。反倒是大力支持的同时自由发展,更符合竞争规律的日本足球,常常涌现真正的球星,因为他们明白,想踢好足球,更应该在哪儿踢。
而对于就要开始的奥运会预选赛,希丁克下课之后郝伟火线接任,上任后的成绩可谓不够理想,离预选赛越来越近了,我们在拭目以待日本国奥队表现的同时,也只能希望中国国奥好运吧。